圕•珍藏——馆藏再造碑帖书法精选

发布时间:2024-09-2311

展览时间

202491日—1015

展览地点

涵泳图书馆1

展览现场

前言

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在艺术类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馆收藏了一批内容优秀、版本精良、印刷和装帧精美的“再造善本”。这些再造碑帖在艺术效果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作的神韵,使我们得以欣赏和抚摸那些遥不可及的瑰宝。

根据馆藏情况,本次展览精选了从魏晋南北朝到清代的20多种再造碑帖,底本是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收藏的最佳版本,甚至孤本。

在作品简介中,不再介绍那些家喻户晓的著名书法家,重点介绍作品的内容、版本,以及创作或流传的故事等。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展览内容

一、《重刻淳化阁帖》

时代:汇帖(收录宋代以前历代书法作品)

特点:拓本

《淳化阁帖》始制于北宋,是我国第一部书法汇帖。全帖共十卷,收入历代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103420幅作品。北宋原拓足本已不存,后世有诸多翻刻本。馆藏版本为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年重刻本,共两箱十一卷(在十卷本的基础上新增《出版与释文》卷),底本选用存世的最善本配齐,手工雕版、捶拓,挖镶裱。 

二、《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时代:晋

书体:行书

此碑文内容为唐太宗为玄奘翻译的经书所写的序,最早由褚遂良书写,称为《雁塔圣教序》。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又命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法创作。怀仁耗时25年,从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集字完成此举。此碑在宋以后中断,传世拓本以未断宋拓本为最佳。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北宋未断本。



三、《王羲之十七帖》

时代:晋

书体:草书

该帖收录了王羲之的29封信札(有说27封,主要是内容归并不一致导致),凡1000多字,是其草书代表作,因首二字为“十七”而得名。唐代刻为一帖,内容主要是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据推测其中可能包含王羲之的封笔之作。此帖摹刻本甚多,主要有两大系统:帖末有“敕”字者称为“敕字本”,为最佳版本。馆藏版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敕字本的复制版。



四、《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

时代:晋

书体:小楷

三国曹植文,晋王献之书。据传,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后者有柳公权的题跋,前者北宋时入内府,此后两者皆失传。南宋时贾似道得麻笺本九行,后又得四行,合为十三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版本被称为“碧玉版本”或“玉版十三行”。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玉版十三行版本。



五、《昙鸾祖师写经》

时代:南北朝

书体:小楷

此卷内容为《大涅槃经》的注文,字体保留了南北朝魏碑体的朴劲隶书之笔法,书写者为昙鸾。昙鸾(公元476542),北魏高僧,净土宗创始人。此卷1900年发现于敦煌,现藏于上海图书馆。馆藏为复制版。

 

六、《瘗鹤铭》

时代:南北朝

书体:楷书

《瘗鹤铭》是一位隐士为悼念一只死去的鹤所撰的纪念文,字体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保留了一些篆隶的笔意。原刻署名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南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摩崖之上,后崖石崩塌,堕于江中。北宋初因冬季水枯石出而为人所知。康熙五十一年(1712)陈鹏年募集工人将五块断石打捞上岸,共得七十余字。至此,学者们以康熙五十二年为界,此前的拓本称为“水前本”,此后为“水后本”。该版本为水前本的复制版,46字,底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七、《智永真草千字文》

时代:隋

书体:真草

智永为梁、陈、隋间人,王羲之七世孙,擅书法。苏轼评价其书法:“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智永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馆藏版本为拓本复制版,底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八、《隋龙藏寺碑》

时代:隋

书体:楷书

此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现存河北正定隆兴寺。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书者不详。碑文记载了隋代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的事情。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楷中带有隶意,体现出了由魏碑向唐楷过渡的特征,被称为“隋碑第一”。原拓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此为复制版。



九、《常丑奴墓志》

时代:隋

书体:小楷

此碑是隋朝时郑州荥泽县令常丑奴机器夫人合葬墓的墓志,碑文记述了常丑奴施行仁政惠及百姓的事迹。由其子于隋大业三年(607年)立,撰文及书写者不详。此碑是隋代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原碑已佚,据《中国书法大辞典》记载,传世拓本仅7部。馆藏为复制版,底本原为端方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十、《董美人墓志》

时代:隋

书体:小楷

董美人为隋高祖杨坚之子蜀王杨秀之妃嫔,美貌不凡,年仅19岁不幸早逝。为悼念爱妾,杨秀亲撰墓志铭,书者不详。该墓志在地下沉睡1200年后,于清嘉庆年间在陕西关中地区出土,50年后毁于战乱。作品笔法端庄秀丽,结体恭正严谨。传世拓本有多种,其中关中淡墨拓本为原石初拓,最为珍贵。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关中原石淡墨初拓整纸本”。



十一、《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

时代:唐

书体:楷书

此碑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立于长安孔庙,虞世南撰并书。碑文记叙了唐高祖下诏以隋朝故绍圣候孔嗣哲之子孔德伦为褒圣公,及修缮孔庙之事。原石已毁,今传世重刻碑有两种:一在陕西西安,称为“西庙堂碑”;一在山东城武,称为“东庙堂碑”。西庙堂碑为北宋重刻,明嘉庆年间断裂,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为复制版,底本西庙堂碑为明代断后初拓本,现存上海图书馆。 



十二、《欧阳询书虞恭公碑》

时代:唐

书体:楷书

温彦博,唐朝宰相,死后追封为虞恭公。该碑为宰相岑文本撰写的纪念温彦博的文章,欧阳询81岁时书写,其时他的楷书水平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虞恭公碑现藏陕西昭陵博物馆,刻石在宋代时下半截断裂,字多磨灭,故传世拓本仅存上半截。馆藏版本为复制版,底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十三、《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

时代:唐

书体:楷书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从印度携梵本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建译经院,诏玄奘翻译佛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亲自为译经撰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皇太子李治作后记,即《述三藏圣记》。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大慈恩寺营造大雁塔安置经像,次年在大雁塔下立《圣教序》和《述三藏圣记》两碑。《圣教序》为褚遂良楷书,未见真正的宋拓本,明拓多涂描,品质不佳。此碑石质较好,字口变化不大,故明末清初拓本属上乘品质。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明末清初拓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十四、《仪凤元年金刚经》

时代:唐

书体:小楷

唐咸亨元年(670年)武则天之母杨氏去世,武则天发愿敬造三千部《妙法莲华经》和《金刚经》,为已逝的父母追福。从咸亨元年到仪凤二年(677年)共请人缮写《金刚经》三千部,其中一部分流传到甘肃敦煌,此为其一。该卷字体为唐代官楷,书写者为宫廷写经手刘弘珪。该卷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版本为复制版。



十五、《颜真卿书争座位帖》

时代:唐

书体:行草

此帖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764年)写给定襄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信中指责郭英乂于安福寺兴道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的事情。原帖宋时藏于长安安师文处,安氏据以摩勒刻石,石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拓本称为“关中本”。此帖翻刻本众多,以原刻本为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稀如星凤。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南宋拓关中本,现存上海图书馆。



十六、《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

时代:唐

书体:楷书

此碑唐大历六年(771年)刻于江西抚州南城县,颜真卿撰并书。内容主要摘录了《神仙传》中关于麻姑的传说,叙述了麻姑山仙坛的神迹传闻及麻姑山修行者的道行。字径约5厘米,世称《大字麻姑仙坛记》,以区别字径黄豆大小的《小字麻姑仙坛记》。原碑于宋庆历六年(1046年)毁佚,未见原碑拓本流传。宋代另有“精刻本”。馆藏版本为复制版,底本为宋拓“宋精刻大字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十七、《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时代:唐

书体:楷书

此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刻,宰相崔铉撰文,柳公权书。左神策军为唐武宗时精锐之师。武宗巡幸该军时,左神策军指挥仇士良奏请立碑,以纪念左神策军拥立皇帝之功。原碑已毁。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北宋拓孤本,现存国家图书馆。

 

十八、《苏轼书赵清献公碑》

时代:宋

书体:楷书

此碑是有“铁面御史”之称的北宋名臣赵抃的墓志铭,记录了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宋元祐四年(1089年)刻。苏轼撰文并书,原石已失。馆藏版本为复制版,底本为明拓孤本,稍有残缺,现藏上海图书馆。



十九、《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

时代:宋

书体:行书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任命当时在戎州(今四川宜宾市)的黄庭坚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市)知州。黄庭坚在赴任前去青神(今四川青神县)探望姑母和时任青神尉的表弟张祉。他乘船溯青衣江而上,途中借宿挚友廖致平家。此帖记叙了一路行程及与好友相聚的情形。从末句“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可以看出,黄庭坚本人也对此作品非常满意。

原件现藏国家博物馆,此为复制品。



二十、《米芾书章吉老墓志》

时代:宋

书体:行书

章迪,字吉老,北宋名医,赈济贫弱,伸张正义。此碑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及时人对他的赞誉。原碑已佚,目前已知传世拓本有两件。馆藏为复制版,底本为明初拓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二十一、《蔡襄书茶录》

时代:宋

书体:楷书

《茶录》是宋代重要的茶学著作。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因此作《茶录》并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器。馆藏为复制版,底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原本下篇有残缺,翁方纲临补完整。



二十二、《赵孟頫书心经》

时代:元

书体:行书

赵孟頫信佛,生平好写佛经、禅偈,所写《心经》有多个版本,此卷为赵孟頫写给其师中峰和尚的作品,前后扉画分别为清人绘的观音像和韦陀像。馆藏为复制品。



二十三、《林则徐粤海即事诗十八首》

时代:清

书体:行书

该卷创作于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广州被围困,林则徐被革职。此十八首诗描写了清末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现实情况,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馆藏为复制品。



二十四、《心经》持吟手册

时代:当代

书体:写本

图为朱长虹手书《心经》。朱长虹,浙江金华人,青年书法家,以楷书闻名,尤擅小楷。小楷笔法沿袭了王羲之、赵孟頫等名家端庄秀丽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