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交流》是我校人文科学中心开设的一门覆盖全校大一本科生的通识通修必修课,我校也成为国内首个开设本科生通识写作必修课的理工科高校。自2018年秋季开课伊始,图书馆与人文中心杨莉老师、周秀梅老师进行整合式教学合作,每学期为该课程提供嵌入式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四个学期的合作教学。
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两个课时的嵌入式课程,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思路、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数据库。图书馆的嵌入式课程内容实用接地气,学生们可于之后的学习科研中更加顺利地进行学术资源检索与利用。
(学科馆员张依兮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图书馆资源)
2020年春季学期,部分学生在撰写《写作与交流》期末课程论文时选择与学术出版、阅读、图书馆认知与使用等主题。下面,我们节选3篇论文片段与大家分享。
由于中国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学术出版更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凭借着先发优势以及长期的积累,国际顶尖的学术出版机构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重要的订购型期刊大多都被垄断在国际学术出版机构的数据库中。为此,我国的科研机构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订阅这些数据库。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对于科研的投入也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我国今年来科研成果的井喷。在过去20年,中国的科技投入增加了超过3000%。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当年的科技投入大约为4000亿美元。2019年,根据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数据,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我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其中85%左右发表在被国际出版机构垄断的订购型期刊上。中国的科技投入成果,却成了国际出版机构的金矿,这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节选自邱诺凡《浅谈开放获取对中国的意义》)
新型书店不仅限于“书与非书”类型。例如安徽合肥首发的“共享图书”的理念吸引了大量民众借阅、交换图书;深圳飞地实体书店也通过定期开展诗歌分享会增加了品牌的用户黏度。这些“书店+”的经营体现了产业的创新与进步,也体现了民众阅读习惯的进步与对文化体验的需求。
诚品书店历经了多年的试探,终在15年后结束赤字经营,为当代“书与非书”的书店提供了宝贵的商业经验。其成立之初的目标“不是卖书,而是培养人们文化情感互动的习惯”似乎已经实现,并成为了当今书店的部分基本定义。诚品成为了台湾的文化名片,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品味,并重写了“书店”的定义,尽管这一改变备受争议。
(节选自郭芷汝《“消费体验多元化”背景下“书与非书”实体书店的突围——以诚品书店为例》)
信息素养是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图书馆是每一所高校的资源宝库,也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对图书馆的认知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次调查面向的主要群体为南科大不同年级层次的大学生,最终填写问卷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共72人,其中本科生52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15人。
通过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5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信息素养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其他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信息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极为重要但尚未被大学生了解、掌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急需推进。
(节选自刘逸琪《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对图书馆认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
通过与院系合作的方式,图书馆为语言中心、机械系、医学院、工学院等院系师生提供有力的嵌入式教学支持。
学科馆员团队致力于通过主题讲座、嵌入式课程教学、新生入馆教育等形式开展读者培训。信息素养系列讲座每月举办两次,分主题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文献检索技巧等。2019年,图书馆组织了95场信息素养培训,共有2,865人次参加。2020年春季学期,信息素养培训以线上视频形式开展,团队成员录制了多个培训视频及MG动画。所有往期培训课件与视频都可在图书馆网站“读者培训”栏目下载和观看。培训类型多样,培训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进信息素养教学,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对查询与利用信息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