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的文化穿越

发布时间:2018-10-29359

金秋十月,烂漫时节。在深圳最舒适的季节,我们与载道文化公司、雅昌艺术中心将“下真迹一等”的再造古籍和书画带到了图书馆,“南方有嘉树,源自诗书礼——宋书房中国古代珍稀典籍文创精品金秋展”由此开幕。展出计有宋版《儒门长短经》《杜工部集》等再造古籍精品30种,《多宝塔碑》《黄州寒食帖》《盥手观花图》等高品质复制碑帖、书画21幅。

一、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幕

10月22日下午,南科大师生、载道文化公司、雅昌艺术中心,以及来自广州、深圳、珠海、香港的13家图书馆约80人欢聚一堂,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开幕式。没有舞台、话筒、聚光灯,像一个读书沙龙,他们讨论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肯定再造善本的价值,赞美宋版、书法和绘画之美,也赞许图书馆的人文情怀。

“手捧一册书的人走向有阳光的地方,一座图书馆就此开始”。尽管白天的图书馆已经摆脱了人工照明的束缚,这句话却是精神的隐喻。阅读不只为获取知识,也为培养美感,提升人格,正如馆长寄语中所说:“读书治学,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人格因得以升华”。即使是理工科院校图书馆,也不能只有虚拟的数据库和严肃的科技文献,还要饱含温情的人文、艺术资源和活动,让读者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如果有一位主人公让读者感动,成为他一生的榜样;如果有一本书扫除了内心的忧郁或人性的阴暗,让读者“手捧一册书走向有阳光”,图书馆的价值就实现了,这正是图书馆重视人文情怀的初衷。“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兹所说的或许就是这样,图书馆不仅是空间的容纳,更是灵魂的救赎。在南科大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中穿插一场人文的盛宴,对于图书馆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二、感受历史的温度

每一个传世作品的背后都有无数动人的故事,名作的价值不仅仅是它表面的线条和色彩,更在于它承载的故事和品格。这是我们选择展品的标准,也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此处不能一一列举,就让我们从两位悲情的书家开始,走进历史深处,感受它的温度。

《祭侄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天宝14年(775年)“安史之乱”爆发,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颜真卿联络其族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攻陷常山,颜杲卿一家30余口遇害。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寻访到侄子颜季明的尸骨。安葬了亲人之后,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援笔直书:

“懂事的侄子,从小就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才华(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爱我的兄长,不远万里派他给我传信(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哪能想到刚刚回去就遭受罹难(尔既归止,爰开土门……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全帖从交待背景开始,此时作者落笔冷静、书写缓慢、笔墨饱满,墨色凝重近于凝固,仿佛还在构思文章的内容。当写到“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想到亲人罹难时,笔姿放纵、笔势跌宕,难以抑制的悲痛跃然纸上。及至“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篝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仿佛听到一位老泪纵横的白发老人痛心疾首的呜咽和叹息。“书法之创作,直抒胸臆是第一难事”。《祭侄稿》是真情的挥洒,因而能成千古名作。细览全帖,能于内心深处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

《寒食帖》是宋代书法家苏轼的作品,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所发的人生之叹。此时的苏轼还没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闲适,还惦记着“致君尧舜”政治抱负。他的政敌既有小人也有君子,眼见不能东山再起,内心的抑郁终于在寒食节这一天爆发: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全贴前7行扁平,用他标志性的石压蛤蟆体;随后心境波荡起伏,字体也出现了正斜交替的变化;及至“哭途穷”,字体猛然放大,产生了心惊胆颤的视觉冲击效果。如果把书法与作者的心境结合起来,就是一幅日暮途穷,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此时,透过冰冷的玻璃框背后的线条,你是否感受到了两位古人的心境?

三、宋版之美 书法之用

作为整个活动的组成部分,展览期间图书馆还邀请了四位嘉宾为我们做专业的解读。

10月23日,版本目录学家陈先行和电子电气工程系教授叶涛为我们讲述宋版书之美。现存古籍主流的线装书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但是在书籍装帧一端,文化修养深厚的宋人却选择了蝴蝶装。这种装帧将书口粘连,解决了经折装折缝处经常断裂的问题;书页翩跹,翻动起来像蝴蝶的翅膀飞舞;天头广阔、地脚宽厚,小小的版面如广阔天地间的远山一点,符合宋人“尚意”的审美标准。在功能主义和审美需求的取舍之间,讲究的宋人最终选择了后者。陈先生认为这是线装书没有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原因。宋代书籍出版已有严格的三校制度,因此宋版书的内容也是非常精良的。宋版书多采用颜、柳、欧书法字体,亦能赏心悦目。装帧、印刷、内容,共同形成了宋版之美。科技和人文的关系从来都是密切的,理工科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版本鉴定当中,改善依靠个人经验鉴定版本的现状。陈先生鼓励南科大的学子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10月25日,何碧琪副研究员和李凤亮副书记为我们讲述书法在当代的意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岳阳楼记》等传世名作不仅是书法艺术精品,大块文章本身也足以让我们浮一大白。在光电时代学习书法仍然是有意义的,能陶冶情操,能磨练意志,精神专注让人心如止水,身体的活动也能锻炼身体。一手漂亮的书法能秀出最美的自己,几个汉字就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志。南科大并不是书法的荒地,致仁书画院正在茁壮成长。

四、幕后

在学校大力推行“一流的理工科高校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理念之时,载道来得正是时候,如今寻找一家甘愿做公益文化活动的公司合作并不容易。载道文化公司是一家从事传统文化产品研发、交流的文化科技公司,其“宋书房”和“载道藏书”产品已经形成品牌。公司在北京,他们却愿意将珍稀典籍产品带到南科大,为理工科高校的师生举办一场传统文化盛宴。从9月底第一次商议举办展览的想法,到10月22日展览开幕,载道的同仁几次往返于京深,牺牲了国庆假和几个夜晚。他们对南科大做过细致的考察,赞赏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和校园风气,因此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赵朝霞总经理担心几种珍稀典籍在运输中损坏,亲自拖箱带到图书馆,但是在展出期间并不干涉,没有安排专人监管,任由读者翻阅。图书馆是读书治学的地方,在此之前,没有一家公司的宣传册进入过图书馆。我们翻阅了载道制作的《载道藏书古籍使用说明手册》,虽有公司的标识,但主要是介绍古籍鉴赏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放在图书馆很受读者欢迎。考虑到普通读者对古籍的陌生,载道公司对每一种书都用展签作了简介,公众号“载道文化”则对展品做了详细的解读,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详细内容。

载道出品的再造古籍达到了“下真迹一等”的效果,陈先行研究员称之为“新宋版”、“新文物”。开幕式上,陈跃红院长说,现代的高科技复制技术已经超越了古人“双钩填墨”的复制技术,流传到现代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曾经是复制品,但到现代都成了为珍品。高品质的复制品本身也是艺术品,那么几百年后,我们现在抚摸的复制品也会成为珍品。李凤亮副书记表示,“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有丰厚的人文艺术素养。虽然南科大学生都是理工科学生,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校园里营造更浓郁的人文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艺术内涵。”这同样是赵总的心愿,她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形成持久效应,期待举办第二届、第三届。鄂鹤年馆长灿然一笑,此刻他的内心独白大概是:“琳恩图书馆的人文、艺术活动何止于此。”